全省夏玉米后期生产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我省夏玉米已进入灌浆期,是玉米增粒重、促增产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玉米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全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特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合理肥水管理,确保养分供应
今年,我省玉米播种基础好、质量高,种植密度普遍增加,7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块土壤养分淋失,容易出现脱肥问题。脱肥或未施用种肥的地块,应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5~18公斤;高产攻关和单产提升项目地块应适当加大施肥量;有水肥一体化条件地块的可借水追肥;有条件的也可在灌浆期利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满足灌浆期的养分需求,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运转,增加粒重。
二、抓好病虫防控,实现“虫口夺粮”
当前,玉米南方锈病已在我省部分地区点片发生,要特别关注南方锈病,强化监测预警,抓紧组织实施“一喷多促”,切实防控南方锈病发生为害。7月份以来降水偏多,叶斑病、蜗牛等喜湿性病虫害有偏重发生的可能,草地贪夜蛾、三代黏虫和玉米穗虫也应重点关注,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结合实施“一喷多促”,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治玉米南方锈病、叶斑病等病害,可喷施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三代黏虫、玉米穗虫等虫害,可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药剂;防治蜗牛可用四聚乙醛。应鼓励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科学防灾减灾,实现“龙口夺粮”
玉米生长后期是气象灾害的多发期。各地应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充分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准备工作。
(一)高温和寡照。各地应积极发动种粮农户(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在高温发生前进行适当浇水,特别是玉米种植密度较高地块和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要落实好该措施,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玉米灌浆期,容易发生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光合作用,应适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玉米光合能力,增加有机物质运转,努力提高玉米单产。
(二)渍涝。近年来,我省气候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玉米生长后期出现农田渍涝的风险较大。应提前疏通田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如出现农田积水,抓紧组织排涝,土壤饱和形成渍涝的地块要及时开挖沥水沟,尽量在2天内排除积水,降低植株渍害程度。渍涝解除后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加快土壤水分散失;补充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恢复生长,降低对产量的影响。
(三)大风。强降水经常伴随强风,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如发生倒伏,应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灌浆期出现穗上部茎折的,应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灌浆强度;出现穗下部茎折较重的,可及早收获作为青贮饲料使用,并及时改种其他速生作物。倒伏地块玉米植株郁蔽,温度湿度都会增加,容易发生病虫害,应及时喷施相应杀菌剂和杀虫剂,加强病虫防治。
(四)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2成,部分前期降水偏少地块可能出现干旱,影响玉米籽粒灌浆。有关地区应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在土壤墒情较差时发动农户挖掘各类水源及时浇水。浇水不宜过多,避免玉米贪青晚熟和影响籽粒脱水。有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地块可借水追肥,保障玉米充分灌浆,提高粒重、增加单产。
四、适期减损收获,实现丰收到仓
适期收获可以确保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干物质积累和运转,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潜力。要做好玉米适期收获的培训和宣传,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尽可能提高籽粒成熟度,通过提高粒重来增加产量。建议一般地块在10月初收获,高产地块在10月15日前后收获。有条件的地块,可在籽粒含水量降至26%以下时进行机械籽粒直收。同时,应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采用高性能收获机,指导农机手规范作业,降低收获、运输、仓储等环节产量损失。如玉米收获期有持续降雨,应在降水前抓紧抢收,并组织有装配烘干设备的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烘干服务,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实现丰收到仓。
转发自: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 09-26
- 09-12
- 09-09
- 09-06
- 08-30
- 06-11
- 06-11
- 06-11
-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