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1月22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周乃翔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分三个部分:2023年工作回顾、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4年重点工作。



回眸2023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山东视察指导,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全省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纵深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1 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分别增长7.1%、5.2%、8.7%和1.7%,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烟台成为我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税收收入增长9.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经营主体突破1465万家,新增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9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万亿元,3922个项目建成投产。

       2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10家、达到2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居全国首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新布局7家省高新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达到8家。创新人才加速集聚,顶尖人才达到164位,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028人,5名个人、1个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

       3 产业升级增创新优势

     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99家。“山东造”动车组代表中国高铁首次开行海外。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40万辆。新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智能工厂16个,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产业大脑”32家。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省市举办促消费活动近800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新增12家。全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60%以上。

       4 重大战略取得新进展

      黄河战略深入实施,出台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等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等230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绿色低碳纵深推进,先行区建设开局起势,全省3186个项目扎实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指标计划超额完成,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经略海洋深度拓展,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全国第一,集装箱量增长11%。新增海运外贸航线27条、总数达245条。

       5 农业强省迈出新步伐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增长5.1%。粮食总产1131亿斤、单产899斤,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获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率先突破1万家。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到90%。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406公里,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

       6 基础设施得到新提升

      实施交通网、现代水网等“七网”年度项目920个。“轨道上的山东”加快建设,济郑、莱荣高铁通车,雄商、津潍、济滨等项目施工全线展开,济枣高铁、潍宿高铁和青岛连接线开工,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81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济南至潍坊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突破8400公里。现代水网大动脉初步构建,省级骨干水网供水能力达到122亿立方米。小清河全线具备通航条件,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基本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建成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

       7 营商环境展现新气象

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连续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省份。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首度发布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成功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5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开行2566列、增长24.7%,“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7.3%。累计签约重大外资项目272个,阿斯利康、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强企业持续增资。

       8 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

      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61.9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245所。新改扩建幼儿园376所。新增婴幼儿托位4.7万个。新增护理型床位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2.4万张。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5%、6.7%。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多套,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文化体验廊道、特色文化片区加快建设,首批《齐鲁文库》成果发布。

奋进2024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着力塑造“十个新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外贸外资促稳提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山东经济量质并举、行稳致远,扎扎实实把山东的事情办好。


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重点抓实抓好十二个方面工作


       1 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展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600项以上。开展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钙钛矿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扎实推进稳链固链。充分发挥实验室体系支撑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建设,新创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布局2家省实验室,重组200家省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优化泰山人才工程。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推进山钢宝武日照精品钢基地二期,开工永锋钢焦项目。建设齐鲁石化鲁油鲁炼等重大项目,推动裕龙岛炼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加快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枣庄锂电新能源、济宁智能装备、威海医疗器械、菏泽中医药等产业集群能级。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创投风投服务平台。

       三是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持18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2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扎实开展两业融合试点。提升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能力,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2 抓实抓好扩大有效需求

     一是着力拉动消费升级。实施“山东消费促进年”。积极促进大宗消费,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促销,加快公共区域、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举办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积极促进新型消费,推出一批特色医疗、健康养老、体育赛事、文娱旅游等服务和产品。积极促进住房消费,发挥好济南、青岛等骨干城市作用,增加优质地块供给和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配套。扩大康养、休闲、度假等功能型住房消费。用好“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带押过户”等政策,推进“青年优居计划”。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点领域,谋划实施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突出要素保障,建立用地、资金、环境、能耗煤耗等要素需求“四张清单”,探索批次建设用地省级审批权下放,提高专项债使用集中度,落实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机制。突出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民间投资项目,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 

      三是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力争完成投资3250亿元。推进雄商、济滨、津潍、潍宿等7个高铁项目,建成潍烟高铁,高铁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开工临沂至徐州等高速公路项目,抓好泰安至东平等34个在建项目,建成临(淄)临(沂)高速等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00公里。推动烟台机场二期开通运营,加快济南机场二期、枣庄机场等建设,推进新建聊城机场、迁建威海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快新万福河、微山船闸等项目建设,完成京杭运河主航道枣庄段整治工程,推动小清河与莱州湾港口河海联运。加快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推进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老湖区洪水南排、柳长河航道提升等工程,加快青岛官路、临沂双堠等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威海长会口水库,推进潍坊冶源等6座大中型水库增容、125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施沂河、徒骇河等11条骨干河道防洪提升,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00公里以上。

       3 抓实抓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推进100个重大项目,力争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推动济南、青岛等市集成电路重点项目规模化量产,加快布局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建设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0家左右。培育10家左右数字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胜软云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作用,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产业大脑”。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新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10家左右。建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三是加力夯实数字经济底座。部署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建成“山东算网”。支持济宁建设鲁南算力中心。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加快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

       4 抓实抓好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

      二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大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加大民营企业家培养培训力度。

      三是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发挥好“鲁力办”督查落实平台作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动态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切实治理拖欠账款、“新官不理旧账”以及招投标等领域突出问题。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落实政商交往负面清单。

       5 抓实抓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培强做大外贸新动能。大力拓展新市场,叫响“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品牌,组织境外展会260场左右。大力培育新业态,做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保税混配混兑业务规模。扩大“新三样”、绿色低碳产品、二手车出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动文化贸易“千帆出海”。大力塑造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打造进出口供应链头部企业,扩大油气、粮食、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

      二是聚力加强双招双引。持续开展“投资山东”招商系列活动,引进一批新的制造业投资项目。抢抓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加大金融业等领域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创新“飞地”“飞企”模式。发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作用。办好港澳山东周、鲁台经贸洽谈会,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支持“以商招商”“以才引才”。

      三是建强用好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主要是做好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开发运营商、环境营造和功能配套、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丝路电商”服务基地等工作,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要是实施好102个重点项目,推动未来产业园、总部经济区等落地,谋划建设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推进穿黄隧道、轨道交通7号线、黄河大道二期等建设。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加快落实140项试点任务,形成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深化与海南自贸港、省内联动创新区合作。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各类开发区,主要是全面对标国内最高水平进行提升。各类园区集中打造1-2个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四是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中亚三国”项目成果。增加中欧班列“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线路,支持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高水平建设16家境外经贸合作区。

      6 抓实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

      一是扎实推动“齐鲁粮仓”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亿亩以上。建设46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支持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20个以上突破性新品种。编制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试验示范耐盐碱新品种30个以上。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服务能力。召开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二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启动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支持寿光、兰陵、莘县等地打造蔬菜品牌,推动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编制枣庄石榴等乡土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做强“齐鲁农超”数字化平台。

      三是以示范片区引领和美乡村提升。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村和片区规划,做实国有企业与片区“一对一”合作,新创建省级示范片区70个左右。全要素推进乡村“五个振兴”,推动片区内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深化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化数字乡村试点。

       7 抓实抓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着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支持10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力争“千亿县”建设取得新突破。培育100个卫星镇、特色专业镇、县域次中心镇。推动特色小镇打造微型产业集聚区。强化镇村设施连接。

     二是着力深化城市更新攻坚行动。稳妥推进160个老旧片区综合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6万户。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更新老化燃气管道600公里。新增绿色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举办园艺博览会,新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以上。全面落实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开工保障性住房8000套,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

       8 抓实抓好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深化沿黄全面合作。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引导省内沿黄9市协同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泰安建设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完成22处河道整治、11座引黄涵闸改建。实施23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抓好再生水利用国家试点。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和高质量建设。

      二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德州、聊城等市对接京津冀。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把山东半岛打造成黄河流域乃至中亚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产业隆起带。面向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加强科技合作、产业对接、市场开拓,提升临沂商城能级,推动鲁南城市片区转型发展。支持济宁、枣庄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培优育强鲁南物流能源廊带,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促进沂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扩大开放合作的新路径、新方法。

      三是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青岛都市圈,以实施“强龙头”战略为抓手,推进50个重大项目,加快突破青潍日同城化、青烟一体化。支持烟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发挥济青高质量发展轴带作用,推进济青高铁“公交化”运营,沿胶济铁路打造科创走廊、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

      四是加快推动陆海联动发展。建强用好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深海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加快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矿石码头等项目,沿海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20亿吨。编制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9 抓实抓好降碳减污扩绿

      一是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推进潍坊、泰安、枣庄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建成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寒亭电化学储能等项目,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完善废钢铁、废铜、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抓好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

      二是着力深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通道城市焦化产能有序退出。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600公里。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第三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

      三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好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抓好全国首家陆海统筹生态治理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沂蒙山、莱州湾、大运河、小清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海湾。

       10 抓实抓好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打响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加快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突出抓好“四廊一线”重点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齐鲁文库》编纂。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文化名师大家培养机制。推进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建好齐鲁文化云。开展小戏小剧杂技创演、公益电影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共建共享“大众”等新媒体平台。实施百家数字文化企业创新工程。办好第13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积极备战参赛巴黎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三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非遗游、民俗游、文博游。新增4A级以上景区不少于10家。力争年内五星级饭店达到48家。建设旅游公路900公里,打造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6条。办好旅游发展大会。持续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

       11 抓实抓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建设,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措施。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实施“创业齐鲁”行动,新培育20个省级创业街区。探索重点行业领域招录退役军人“直通车”模式。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全力推进优质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省一类以上幼儿园占比达到60%。新增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建设国家“双高计划”高职学校15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100所。深入实施高等教育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抓好康复大学建校招生、空天信息大学筹建。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行动。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

      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持续推进人才年金试点。实施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动态调整困难群众救助标准。

      全力深化健康山东建设。支持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强儿科、急诊等专科建设。推进病房舒适化适老化改造,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三年时间将乡村医生轮训一遍。

      全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务。大力发展社区食堂。研究制定银发经济发展支持措施。新增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30家、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万户。稳步推进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12 抓实抓好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一是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落细“八抓20条”,成立省化工安全研究院。加强矿山、交通、燃气、消防、建筑施工、海上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极端天气等防范应对。推进全员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应急指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疫病防控等各领域安全工作。

      二是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建好金融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扎实完成“保交楼”年度任务。支持基层做好“三保”工作。

      三是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争取外电入鲁1300亿千瓦时以上、绿电占比提高到20%左右。促进油气增储稳供,沿海液化天然气年接卸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工作,强化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各级政府要按照“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要求,切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要坚决铸牢政治忠诚,坚决做到依法行政,坚决做到为民务实,坚决做到清正廉洁。

源:大众日报


电话:0543-8212001

网址:www.yxzrnfjt.com

邮箱:yxxnfjt@163.com

地址:山东省阳信县河东三路益源大厦13楼


首页    政务要闻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文章列表